Board logo

標題: 《富春山居圖》[傳世名畫] - 經典意義 [打印本頁]

作者: earsowwn1235    時間: 2013-2-13 21:03     標題: 《富春山居圖》[傳世名畫] - 經典意義

《富春山居圖》符合文人畫的幾個標準:一是文士身份,二是隱逸心態,三是寄樂於畫。楊維楨編《西湖竹枝詞》對黃公望的評價是:“博書史,尤通音律圖緯之學。詩工晚唐”,鐘嗣成《錄鬼簿》卷下也說:“公之學問,不在人下,天下之事,無所不知,薄技小藝亦不棄。善丹青,長詞落筆即成,人皆師事之。”除了文士身份,隱逸心態與寄樂於畫尤為重要,如果說隱逸心態使畫家具備了與自然山水與心靈山水對話的可能性,那麼寄樂於畫就是順理成章的結果。從繪畫功能論的角度,隱逸心態與寄樂於畫滌除了繪畫中的宗教、政治、世俗等功利性因素,使繪畫完全地轉向山水自然與內心世界。這不僅是文人畫的真諦,也是繪畫佳作形成的內在基礎。從這一視角來看,元代繪畫格局從院畫到文人畫轉型的實質是畫家心態的變化,這種轉變的引領者便是黃公望,明代畫壇領袖董其昌稱:“寄樂於畫,自黃公望始開此門庭耳。”

《富春山居圖》不僅承載了黃公望的文士心態與理念,而且承載著一個時代藝術觀念的變遷。不僅完善了蘇東坡以來“文人畫”的內涵所指,而且開創了“文人畫”發展的高峰形態。考量《富春山居圖》的創作動機與功能,其實相當的簡單:一是縱情富春山水的必然產物,正如題跋所言“興之所至,不覺亶亶佈置如許”,“今特取回行李中,早晚得暇,當為著筆”;二是文人心態使然。《富春山居圖》沒有過多的功利因素,為友人無用師和尚所繪,這就是千古名作的基本定位,畫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與宏構巨制原來是用來贈送好友的。這與當下市場經濟之下繪畫功利生態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三是繪畫傳播功能的轉換。從宮廷繪畫人倫教化的公眾傳播功能轉為注重心性表現的私人化狀態。正是由於這三個原因,造就了《富春山居圖》,註定了其文人畫的高峰地位。




歡迎光臨 馨雨 休閒小站 (http://tocircle.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