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華賽攝影金獎作品引爭議 相機如何“看”得清飛彈

  “攝影師如何預知火箭彈會從眼前飛過”;“火箭彈那麼快,怎麼能拍到”;“就算能拍到火箭彈,火箭彈也應該是一條線”……高潤·托馬斯艾維克拍攝的照片《利比亞衝突》,在剛剛揭曉的第八屆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中,獲得年度新聞照片大獎。照片記錄了去年9月,利比亞反對派武裝發射火箭炮的情景。照片中橫穿畫面、輪廓清晰、拖著尾焰在半空飛行的火箭彈,隨即引發了攝影愛好者的爭議。

  很多人認為高速飛行的火箭彈,無法被相機如此完美地捕捉,很難呈現出獲獎作品中靜物般的清晰效果,由此認為照片涉嫌經過Photoshop處理。一則《前華賽年度大獎獲得者質疑第八屆年度大獎》的消息,被很多新聞網站和攝影論壇轉載。前華賽年度大獎獲得者張宏偉從專業角度分析稱,飛行中的火箭彈看似“凝固”在半空中,要拍出這樣的照片,需要事先知道火箭彈會從眼前飛過,而且需要足夠快的快門速度。要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問技術:速度800米/秒,相機“看”得清飛彈?

  高潤拍攝的《利比亞衝突》中,最醒目的是照片左上角的一枚飛行中的火箭彈。火箭彈不僅輪廓鮮明,就連尾部的火焰和氣流也十分清晰。尾焰幾乎橫穿畫面,背景中站在武裝皮卡上的人,則因火箭彈飛過的熱浪,被罩在海市蜃樓般的效果中。

  “高清飛彈”成為照片真實性爭論的焦點之一。有“懂軍事”的攝影愛好者直言不諱,初速度每秒800米左右的火箭彈,在飛行過程中人眼根本無法看清,看起來白天是一條白線,夜間是一道火光。要拍出清晰的飛行火箭彈十分困難。同時,根據照片背景中的皮卡分析,整張照片涉及的“寬度”不超過20米,火箭彈從畫面一側飛到另一側,用時不過1/40秒。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一條白線”拍成高清的“凝固版”難上加難。

  不過,力挺《利比亞衝突》的“技術派”網友也大有人在。一位攝影愛好者坦言,專業相機完全具備捕捉飛彈身影的能力。高潤曾向媒體透露,他使用的相機快門速度最快可達1/8000秒。最快每秒可以拍攝八九十張足夠沖印清晰度的照片。“從照片逆向推理,快門速度應該在1/5000至1/8000秒之間。”一位攝影發燒友表示,單純從技術角度考量《利比亞衝突》,當時光照充足,足以保證拍攝者採用高速快門連續拍攝,就算火箭彈以每秒800米的速度飛行,用1/8000秒的快門連續拍攝,被攝的火箭飛彈也可以表現得“如同靜物”。

  “人眼會有視覺暫留,會把瞬間劃過的飛彈看成一條線,但是高速相機卻不會‘上當’。”支持者以《利比亞衝突》組照中的其他照片為例,一張照片中被爆起的碎石,並沒有呈現出“拋物線”或者“噴泉”狀態,而是顆顆清晰,懸在半空中——這就是高速攝影捕捉到的運動物體的瞬間狀態。

  問概率:飛彈出膛,攝影師知道何時按快門?

  即便攝影設備足以看清飛彈,攝影記者又如何預知飛彈的軌跡,並且在恰當的時機按下快門呢?這是《利比亞衝突》的另一個爭議焦點。

  “戰地記者首先需要對現場做出判斷。戰事瞬息萬變,等你有意識地先構圖再拍攝,往往就什麼也拍不到了。”曾多次赴利比亞的戰地記者劉行?並不懷疑《利比亞衝突》的真實性:“預判是戰地記者的必備素質。”有人分析《利比亞衝突》組照,其中一張正是一群人為火箭彈裝填彈藥,由此有人推測,拍攝者其實能夠預估火箭彈的發射時間、發射方向,因此完全可以把握拍攝時機,在火箭彈發射瞬間連按高速快門。

  在高潤供職的通訊社網頁中,有他的一段訪談。他曾以《利比亞衝突》組照中士兵發射火箭彈的照片為例,講述自己如何用預判“跑贏概率”。照片中,出膛的火箭彈躥出煙霧,士兵則還保持扣動扳機的姿勢。這個很多人覺得難以捕捉的瞬間,在有16年戰地記者經驗的高潤眼中卻並非難事。“拍這樣的照片其實非常簡單。利比亞的很多士兵發射火箭彈前都會抬頭望向天空祈禱。所以當他們把手舉起來時,我就知道他們馬上要扣扳機了。我就會把相機準備好。”

  高潤坦言拍照已經成為一種本能。很多時候,他能憑藉聲音判斷槍炮的種類,及時預判將會發生的事情。“拍攝一些戰爭場景,根本來不及思考照片的構圖甚至主題,只是機械式地按下快門。回看那些照片時,往往能發現幾張精品,效果甚至超出預期。”
返回列表